提到儲存資料,硬碟根本比不上DNA。人類的基因中每個圖案都承載了數十億GB的資料,也就是當研究學者最近將整本遺傳學教科書儲存在基因中,只需要不到一兆分之一公克的DNA就足以儲存-這很可能為人類儲存資料的方式帶來革命性的轉變。
有不少科學家嘗試過將資料寫進人類活體的細胞中,不過可能的問題包括細胞會死去,如果人們因為這樣意外弄丟期末論文就糟了;細胞也會自我複製,在複製過程中可能產生變異而改變了原始儲存的資料。
哈佛教授George Church率領的合成生物學團隊創造了DNA的訊息檔案系統,無須動用任何細胞,成功解決多年來的問題。
這個團隊將化學合成的DNA碎片透過噴墨印表機內建於微小的玻璃片中,研究人員將數位檔案分割成多個細小的資料塊,然後將這些資料塊解碼為DNA的四字碼形式,DNA本身帶有記錄位置的數位條碼。只要有DNA排序資料與一台電腦就能將所有資料塊拼裝回來,然後轉回數位檔案。
目前這項技術的價格相當驚人,顯然硬碟還有很大的生存空間。不過根據基因研究成果近年來有巨幅的成長,要讓基因儲存變得便宜、迅速、普遍不是不可能的任務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